读完田丰和张书婉的《芝草无根:乡土电商观察》一书,第一件事是在地图网站上查看从北京到焕河村的路程距离:6小时25分钟。

从北京耗时7小时几乎能到中国80%以上的地区,但是因为两位作者书中细腻的白描、动情的笔触和鲜活的人物,读者会渴望到焕河村和大寨村看看,进一步了解丁浪、张金秀奶奶、古村乐乐、刘杰书记等人物的日常生活。我打开抖音,书中丁浪的努力具象化为了1230个视频,按照平均每个视频4分钟来算,已经有82个小时的视频时长了,也意味着张金秀奶奶在网红景点“民卫井”的潺潺水声中淘洗了数千次食材,在线上做了上千顿美食了。刷了@古村28渡的视频才知道书里的挂职干部刘杰书记有多么热爱跑步,运动服和跑鞋更像是他的“工作服”。

从物到人——乡土电商的蜕变

本书的副标题是“乡土电商观察”,全书很好地践行了“观察”一词,克制了学者常见的对案例高度概括的冲动,将大量的笔墨放在了对被观察对象的白描上,特别是对丁浪多次“乡土电商实践”的描写以及对焕河村发展历程的详尽呈现,将对案例丰富性思考的权利交给了读者。

因此,这本书不是关于乡土电商经营的“速通秘籍”,而是一个关于乡土电商经营的鲜活案例。对于沉浸于这一行业的从业者来说,相信能够从故事中找到恰到好处的心理共鸣。对于从事乡土电商研究的研究者来说,也一定能够从本书的案例中联想到天南海北不同地区的“丁浪”们。

作为一名乡土电商的研究者,在田野调查结束后,我总是希望能和田野中的朋友们维持更加长久的联系。过去,这一愿望通常转化为短时间内增加的微信好友数量,我的朋友圈因而常常变成了各地电商大促信息的汇集地。现在,这一愿望还会转化为抖音平台上新增的关注,我化身为他们万千“粉丝”中的一位,看着访谈时不善言辞的“新农人”在手机镜头下“侃侃而谈”,在推介自己的产品之余,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美好。

在阅读过程中,一直萦绕在我日常研究中的一个问题再次被凸显出来,“从传统电商到短视频、直播电商,什么在发生变化?”在书中,丁浪的传统电商经历并没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或者可以说是“失败连连”:卖天麻,亏了;卖猕猴桃,赔了;卖紫薯,散了;卖绿壳鸡蛋,不温不火。按照原书的描述,一直处于“三饥两饱”的状态。在丁浪和焕河村的故事里,这些失败产品的唯一成功之处,就是让丁浪和焕河村相遇,让2017年才回乡的张秀金奶奶无意间出现在丁浪制作的炒绿壳鸡蛋的视频中。成功的故事总是有着让人拍案叫绝的巧合。

为什么卖各种产品都黄了,但老奶奶出镜就成了呢?试想一下,时间往回退10年,2015年,作为一个电商从业者,有人告诉你,往商品信息里面加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形象,产品能大卖,你会相信吗?2015年的时候这种说法可能会被当作“笑话”,那时候的电商从业者们还在卷精美的店铺橱窗装修,传统电商标准化、单维的信息传递的天花板初显。事实上,消费者不仅愿意为商品买单,也愿意为商品所负载的价值买单,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买单。

丁浪选择的天麻、猕猴桃、紫薯、绿壳鸡蛋,毫无疑问,都是本地优质的农特产品,也一定能够满足多数消费者的期待,但在联结了全国六十多万个行政村的传统电商平台上,极难跻身全国前五。毕竟,在传统电商活动中,没有人在意绿壳鸡蛋是在哪生产的、养鸡场中有着怎样的悲欢离合故事。

我们可以形象地把传统电商比作“物”联网,人们可以在传统电商平台中找到海量的商品,但是却不容易找到人。短视频、直播电商正是把人放在了物的前面,形成了“人”联网,让市场由卖场转变为互动场,让交易由货币流动叠加上情感互动。在读完全书后,我想不起来丁浪团队们在焕河村买了什么产品,正如作者最后总结产品和本地产业的结合还很有限。但焕河村有“张金秀奶奶”和她的“孙女们”,有丁浪团队和源源不断加入的青年们,这事儿就有希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芝草何以无根?

本书的书名“芝草无根”体现出作者对于以丁浪为代表的乡村创作达人们和所有参与到乡村振兴中的人们的高度认可。古语云:“芝草无根,醴泉无源,人贵自勉”,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成功不依赖于外力的帮助。

现实中,灵芝草不一定无根。比如人工培育的灵芝一般是有根的,长在地上的灵芝也常常是有根的,只有长在树上的灵芝是没有根的,它生长的给养来自于一个已经存在的植物循环系统,因而不需要通过根系来保证自身的生长。

以此为隐喻,丁浪也需要一棵生长得恰到好处的“树”,一个能够施展拳脚的舞台。丁浪和焕河村的相遇不再是简单的巧合故事,而是在多方合力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我想这也是两位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将时钟一路拨回解放前,绘制了焕河村建设群像的重要原因。

在焕河村的发展历程中,对教育重视的传统、国家适时发布的古村落保护政策以及跨地域的帮扶为焕河村保留了重要的人文景观。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间的流动既加速了乡村的空心化,也为城镇化的下半程——“回归乡土”——储备了足够多的高素质人才,部分离乡的青年带着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财富重新返回到了乡土。自2010年以来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浪潮则推着大量青年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中,丁浪就是其中的一员。最后,以抖音平台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为呈现围绕商品的情感互动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丁浪以及他团队中的本村年轻人能够在焕河村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

但是,宏观的必然性往往映射出微观的巧合性。焕河村不是被设计出来的,丁浪也不是被设定好目标培育出来的。焕河村的村民从没想到自己的村子会突然变成了“网红村”,不过是循着他们对村庄与传统的理解行动,对于焕河村来说,这或许是建村以来涌入人数最多的时代。丁浪凭着兴趣一路向前,恰好踏入了电商经营活动中,一路被更多的巧合推到了焕河村中。

浸润在时代长河中的“芝草”,不需要“根茎”来规划成长的,驱动“芝草”生长的,是情感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在网络注意力的洪流中脱颖而出。是从未消退的激情,让丁浪持续跟进电商技术的每一次迭代,是不停歇地找寻发展道路的热情,让焕河村链接到了焕然一新的契机,是饱含乡愁的真情,让丁浪和焕河村在短视频平台上收获一众粉丝,成为网红与网红村。虽言商,也亦情。

我也从抖音上才了解到了书中人物们的近况:丁浪的团队发生了变化,新的主播爱莲加入到了丁浪的团队中,承但起原先古村乐乐账号运营的工作,而乐乐则选择回到了养母身边,单独起号拍视频。古村28渡的账号在2023年底停止了更新,因为刘杰书记2023年6月已经结束挂职返回贵阳,但又马上自愿投身到了贵阳市乌当区下坝镇的普渡布依古寨的乡村振兴建设中,创建了@水东普渡这一账号。书中人物的生活在继续延展着,发生了许多书中未记载的变化,不过我相信,书中描述的经历让他们都明白要如何应对新变化,也明白自己需要做的是什么。现今,还有很多“焕河村”,在等待着与“丁浪”们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