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张友发
两年半前播出的《猎罪图鉴》是一部黑马剧,2022年3月开播后的播放量低开高走,临近收官时登上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双平台榜首,且长尾效应显著,据云合数据发布的“2022-2024年S+剧集复盘”,《猎罪图鉴》以集均6597万播放量的成绩,排在近三年热播剧的第6名。
作为续作的《猎罪图鉴2》,故事风格和观感没有太大变化。延续了双男主设定、画像师作为解谜核心、单元系列悬疑、女性话题,以及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临近收官,云合数据显示12月24日其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为23.6%,位列热播榜第一。
区别于其他相对硬核、强调案情反转的悬疑剧,《猎罪图鉴2》总制片人张翼芸对这部剧的定位是打破类型剧圈层“多元创新刑侦剧”。除了关注中老年女性恋爱自由、女性的原生家庭创伤等多元女性议题外,《猎罪图鉴》系列的画面是悬疑剧少见的暖色调,案件设计集中于人物关系的反转——观众对人物的初印象与真相揭晓时的人物关系形成的落差,这种“预期违背”,构成了《猎罪图鉴》的悬疑核心。
在张翼芸看来,单元剧的主线设计有两种方式,一种主案贯穿所有情节设计,二是将人物关系作为主线,而《猎罪图鉴》早在第一部就放弃了前一种方式,其剧作创新主要在于极致的人物关系,尤其是沈翊天才画像师的身份,他的情感洞察力是案件推进的核心动力,这也决定了《猎罪图鉴》并非一部纯情节推动的刑侦剧,而是更侧重于情感表达,不论在单元案还是主线中,关系的变化都是最核心的看点。
张翼芸曾以制片人、总制片人的身份深入参与2002年播出的《红色档案》、2004年的《我非英雄》、2015年的《刑警队长》、2020的《猎狐》等多部悬疑探案剧。在她看来,近几年国产悬疑剧题材类型多元,制作水准快速提升,并且不同于此前的犯罪剧和刑侦剧,当下悬疑剧的叙事更强调挖掘复杂多元的人性。
过去一年,长剧遭遇了短剧的强势“侵袭”,从业者几乎人人自危。但在张翼芸看来,听故事是观众的刚需,而长剧的细节和沉浸感是讲故事的基本技法,“它蕴含有一定的思想性、文学性,以及审美的体验,我觉得这种需求,是不可替代的。”
但她也预测,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长剧故事的选材、剧作人物塑造、后期特效视听层面的制作,都要高于观众预期才能吸引观众。“我认为长剧未来就是‘奢侈品’,数量会变少,但每一部都会是精品。”
界面文娱对话《猎罪图鉴2》总制片人张翼芸:
不仅要画骨,还要“画心”
界面文娱:作为原创IP的续作,如何让《猎罪图鉴2》满足第一部观众的期待?
张翼芸:对于所有续作来讲,最重要的是保留系列剧的内核和核心要素。《猎1》观众比较喜欢的核心人物设定、关系,系列单元剧的叙事方式,用画像师作为探案解谜的关键人物,以及视听语言和影像风格,都在《猎2》中得到了延续,在这些基础上,《猎2》再做了一些升级。
我觉得《猎1》的“猎罪天团”塑造是非常成功的,所以要保证所有的主演都能回归,在《猎2》里他们的表现更稳定、更成熟了,也更有“团魂”,这是对续作非常重要的保障。
界面文娱:具体来讲《猎2》有哪些升级呢?
张翼芸:首先是人物设定上,《猎1》当时是第一部以画像师为视角破案的刑侦剧,沈翊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这就为我们在类型剧的开创了一个非典型赛道。
《猎1》我们讲了画像师如何破案,《猎2》我们将这个人物再打开一个甚至多个维度进行塑造,挖掘这个人物的更内在的成长空间,他不仅要画骨,还要“画心”。作为一个天才艺术家,他有强大的感知力,极其感性、不羁,但从人格气质上,警察是需要理性、客观、逻辑缜密的,这种职业要求其实是跟他的艺术家人格是有极大的冲突的。沈翊在《猎1》里完成了职业归属,《猎2》他需要面对自己的宿命和内心的冲突。这是我们在人物设定上的创作升级,完成了对主要人物的完整塑造。
另外在每个单元的故事设计上,《猎2》选取的案件视角更加广阔,涉及了不同年龄、性别和阶层的个体故事,既关照了弱势群体的处境,也描绘了犯罪人格的洞察,在触达更多社会面的同时,也给沈翊“画心“带来了更丰富的取材空间,让观众和沈翊一起从独特的画像师视角,去经历和剖析人性真相的探索。我们依循美术史从写实到抽象的发展脉络,在沈翊的技能展现上,通过色彩表达、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和多种美术技法等,丰富和升级了第二部的美学特质和视觉语言。
界面文娱:我注意到有观众觉得《猎罪2》深入剖析犯罪者情感的破案方式,有人性温度,能透彻呈现犯罪者的心理动机。但也有观众会觉得过于共情犯罪者,怎么看待这种评价?
张翼芸:《猎2》的主题,是通过沈翊这个核心人物输出“人性心即宇宙”。沈翊对于洞察人性和“画心”也经历了不断认知的过程,他能画出此时的人心,不代表他能掌握人心、定义人心。剧情中的每一个案子都试图描绘人性与人心在不同阶段的变化,就像沈翊在第一个案子结案的时候说的,“爱是真的,自私和懦弱也是真的”,这种复杂性也贯穿了全剧始终。
作为刑侦剧肯定要有立场,犯罪就是犯罪,这部分由杜城来做最后的“结案陈词”,但沈翊他要探索犯罪的动因,他要打开人心,找到背后的创痛和困境,看到案件里的失败的人和悲剧,我们也为他设计了让他预防犯罪、中止犯罪。
只有你知道他为什么犯罪,才能更好地预防犯罪,我认为这对于来说类型剧是更有意义的。《猎2》通过杜城完成对犯罪的司法角度的审判,是我们主张公平正义的立场。沈翊洞察人性真相是我们人文关怀的表达,这也是我们创作这部剧的价值和追求。立场是很清楚的,没有同情犯罪。
界面文娱:主创团队在案件设计上有没有参考什么影视剧?
张翼芸:我们当时创作时很希望能有个对标或参考的作品,但真的没有。《猎2》我们请张莱做编剧,因为他擅长写悬疑类型题材,之前写过《和平饭店》等非常优秀的悬疑类型剧集。他有很强的个人创作风格,也与《猎罪图鉴》系列的特质很匹配。然后他之前也有学习美术和绘画的经历,谙熟美术史发展。
导演刘殊巧能够理解并把握剧本中将绘画、艺术元素与刑侦推理相结合的创意,巧妙地设计这些创意点在画面中的呈现,让艺术元素自然融入到案件侦破过程中,并深入挖掘了艺术与人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观众从艺术层面去理解和感受案件背后的复杂人性。
《猎2》我们保留了原本《猎1》的美术顾问,在这个基础上又从清华美院请来一个博士作为艺术指导,尽可能进一步提升《猎2》的艺术审美。核心是要秉持延续第一季美学风格和创作元素这一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能更深入挖掘并创新,同时保留了第一季的摄影指导,力求在影像风格的视觉呈现上,既能延续第一季的审美特质,又可以进一步地突破和提升。
“离地半尺的刑侦剧”
界面文娱:《猎2》延续了单元剧的形式,每个单元都有独立案件,那贯穿整部剧的故事主线是什么?
张翼芸:我觉得系列单元剧有两种写法,一是有主案贯穿所有情节,《猎1》从一开始就放弃了这种写法,这源于它并非一个纯情节推动的刑侦剧,它更侧重情感表达,所以我们选择更突出每一个单元故事带给观众的情感体验。
我们的核心主线是杜城和沈翊的人物关系,一个感性的画像师和一个理性的优秀刑警,两个人如何联手破案。每个案件沈翊都有自我的冲突和成长,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物关系的变化,这个就是主线。
界面文娱:这两年市面上的单元探案剧也很多,古装的、现代的,《猎罪2》的特殊之处是什么?
张翼芸:《猎罪图鉴》系列是一个艺术单元探案剧,它的独特在于是通过天才模拟画像师的视角打开刑侦的叙事空间,同时它的谜面也是由画像师来解开。画像师不仅是案件的观察者,更是谜面的解局者,画像师通过手中的画笔勾勒案件关键线索和解构人物形象,赋予无形的真相以有形的轮廓。
《猎罪图鉴》系列构建了极具特色的美学体系,我们广泛运用很多世界名画,将绘画、艺术、心理学、刑侦学进行了巧妙地融合。借助对名画的解析与绘画技巧,使案件推理充满艺术美感。同时,还使用明亮的光影和温暖的色调,以及很多艺术元素,使它影像风格和叙事语言更加具有独特性。
《猎罪图鉴》系列的悬疑重点不在于案件设计的复杂反转和烧脑的硬核推理,而在于极致的情感表达,将人物关系的变化和反转作为主要的剧情悬念。在案件侦破中,通过沈翊的感性视角,将案件中的人物一层层剥开,让观众直达其内心,勾画出每一个单元案件中人物关系的真相,从而揭开谜底。而在第二部中,我们在此基础上再次做了升级,把名画融合在了案件的肌理中,来表达人性即宇宙,更深入地探讨犯罪背后的成因,挖掘人性的善恶幽微,并融入了人性图谱的概念,探讨了预防犯罪的可能性。
对于《猎罪》系列,我们前期更多考虑的是女性观众的看剧习惯,可能是更偏感性的。她们更注重情感体验,包括审美上温暖明亮,破案过程中不故意设置太多复杂的反转,结果也证明有观众喜欢这种类型的刑侦剧。
界面文娱:当时为什么确定下这个方向?
张翼芸:我做刑侦剧的时间很长,像《刑警队长》和《猎狐》其实就挺传统的,我自己也想做一些非典型的刑侦剧,当时看到《猎罪图鉴》这样画像师的视角(刑侦剧),就觉得充满了创作欲,它能开创一种完全不同的叙事和审美风格,虽然它离地半尺,但是底层逻辑是扎实的,剧作里艺术家破案过程,包括沈翊感知力的外化、推导用到的绘画逻辑都是缜密的。
短剧提供情感宣泄,长剧提供体验感
界面文娱:过去一年,悬疑剧的集数体量在变短,《猎罪图鉴》的定位也是“短剧集”,怎么看待悬疑剧变短?
张翼芸:主要是播出媒介的变化以及观众时间的碎片化,观众没有更多的耐心和时间沉浸式地观看。
对创作而言,我觉得悬疑剧要有一定长度,因为以前都是线性的悬疑故事,现在的是系列单元剧,每个单元都用两到三集来完成一个故事的起承转合。短剧集的叙事节奏更快,影像创作上更加精益求精,我们也会尽量保证每集的情节密度很大,都能有电影质感。
界面文娱:过去一年行业都在讨论竖屏短剧对长剧的影响,你觉得长剧会有什么变化?
张翼芸:短剧现在越来越受观众喜爱,也占据了比较长的娱乐时间,但长剧也有不可替代性,因为听故事始终是人的刚需,长剧能完成更丰满立体的人物塑造,完成对一个角色波澜壮阔、曲折离奇的命运讲述,肯定需要物理时间上的长度。
短剧提供的可能是情绪宣泄或者猎奇,长剧集能给观众带来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它蕴含有一定的思想性、文学性,以及审美的体验。另外长剧的创作要求会更更高,故事的选材、剧作人物塑造、后期特效视听层面的制作,都要高于观众预期,这其中包括,要做出观众没看过的新题材、人物关系设置更极致、戏剧冲突更强,要做出长剧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
所以我认为,长剧未来就是“奢侈品”,数量会变少,但每一部都会是精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