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
1月8日,上海市长宁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召开。长宁区代区长刘平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报告,上海长宁202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迈上2500亿元新台阶,增速稳居全市前列;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0.97亿元,同比增长7.38%,增速位居全市第四,总量再创历史新高。
区域经济方面,过去一年,长宁区重点产业支撑有力,“3+3”重点产业完成综合税收431.78亿元,同比增长7.25%,占全区税收比重达74%;航空运输业全面复苏,主要指标超过2019年水平;软件信息业营收规模及亿元以上电商平台交易总额均居全市前列。长宁区招商稳商成效明显,全年新引进重点项目859个;完成投资规模过亿项目合计72个,累计投资总额达411.73亿元。长宁区投资消费提振发力,全区6类32项重大建设项目加快实施,项目总投资700.6亿元,较上年增长10.5%。全年新开首店166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三。
改革开放方面,长宁区“最虹桥”品牌不断打响,揭牌成立虹桥国际低空经济产业园(长宁园),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青浦区、安徽省合肥市、宿州市开展战略合作;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入,颁发全国首张外商独资购物中心业态综合许可证,试点餐饮业、剧场经营等4个重点行业跨部门综合监管改革;高水平开放不断扩大,积极打造中国企业出海总部集聚区,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家、外资研发中心1家,各类总部、研发中心累计达150家。
科教人才方面,长宁区深化“虹桥智谷”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2家科技企业入选“科创中国”年度榜单;“上海硅巷”创客厅启用,成立科创街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城区数字化转型加快,7172家数字经济企业实现综合税收348.67亿元,占全区税收比重达59.76%。
民生福祉方面,长宁区在全市率先成立“金牌救助顾问指导团”,全年共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27亿元,惠及28.54万人次;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2075套、“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400张;新建一批为老服务设施,6家长者食堂获评市级优秀食堂;启用全市首个老年认知障碍友好城区赋能支持中心;新增幼儿园托班托额250个、社区托育“宝宝屋”托额250个。
城市更新方面,长宁区完成原皮肤病医院、百联西郊购物中心等更新项目40个,愚园路、武夷路获评市级“美丽街区Citywalk路线”;新开工精品小区建设100万平方米,发布全市首个加梯法律风险防范指引,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完工271台、交付217台;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北新泾绿色低碳韧性社区成为联合国“创建韧性城市2030行动计划”国内首个社区试点项目。
社会治理方面,长宁区城区管理日趋精细,启动新一轮雨污混接普查和整治工作,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竣工15公里;社区治理效能提升,深入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长宁区成为上海市唯一入选的全国首批优秀案例。
政府建设方面,政务服务为民便民。长宁区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新增19个市级项目;打造“智慧好办”3.0版,“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8.92%,好评率达99.98%。
报告披露,2025年,长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左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以内,全面完成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及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可再生能源建设等目标任务。
具体而言,坚持稳中求进,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长宁区将优化招商服务一体化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平台招商、源头招商、产业链招商,积极探索资本招商、招投联动;推进落实重点企业“服务包”2.0版,全力加强助企帮扶工作;充分用好超长期国债和专项债资金,有序推进市、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汇川路商办项目、天山北虹商品房项目,推动晶耀虹桥、上海融侨中心等社会投资项目竣工。
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城区核心竞争力。长宁区将推动新一轮升级版虹桥政策落地赋能,促进新老虹桥联动发展,进一步增强长宁片区开放枢纽功能、创新策源功能、产业牵引功能,加快产城融合步伐,推进虹桥机场东片区更新改造;制定并落实区营商环境建设8.0版行动方案,深化市场监管服务官制度,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更加主动扩大高水平开放。
强化创新驱动,进一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长宁区将大力发展“互联网+”“AI+”产业,加快建设市级直播经济集聚区、时尚消费街区集聚区;着力打造虹桥国际低空经济产业园(长宁园),建设长三角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持续推进“虹桥智谷”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高水平建设“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加快培育高质量孵化器;巩固扩大数字发展优势,促进数字生活普惠便捷,探索建设居民“数字人生”项目、“数据驾驶舱”等。
优化城区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区环境品质。长宁区将研究制定新一轮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打造高品质公共空间;新建一批高品质美丽街区,让街区更适宜Citywalk;推进天山公园整体提升开放,拓展“公园+”功能,植入草地音乐、咖啡文化、家庭露营等慢生活元素;推动城市建设档案馆、长宁金融园等社会单位附属空间对外开放;推进轨交3、4号线长宁段桥下空间复合利用与整体提升;建设绿色低碳美丽长宁,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建一批生境花园,优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管理,稳步推进光伏建设和应用。
加强城区治理,进一步夯实韧性城区建设。长宁区将提升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完善和落实下沉街镇、居委会事项把关机制,更好地为基层减负增能,加强街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强化“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全力筑牢城区安全防线,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和动态清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优化服务供给,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长宁区将持续推进“人社服务进楼宇”专项行动,帮扶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持续改善居住环境,加快小梁薄板等“两旧一村”改造;扎实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引导加强后期运维;关心关爱重点群体;推动清池路养老院竣工,做强“小蓝花”市民中心区级认知障碍赋能支持平台;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动新华社区规划中学开学,推进同仁医院创建三甲医院。
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效能。长宁区将高标准编制“十五五”规划,高效能提升政务服务,优化审批服务,强化行政许可清单管理;深入推进“一业一证”改革,探索实施“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