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 1 月 10 日电 题:打出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 " 组合拳 " ——开年中国经济一线观察之二
申铖、王雨萧、李昱佑
新年伊始,从中央到地方,一季度政府债券发行安排密集对外发布;大江南北,一批重大项目在政府债券资金支持下集中签约、加快推进……
近年来我国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25 年政策取向还将 " 更加积极 "。新华社记者近日深入多地调研观察到,财政政策 " 组合拳 " 力度加大,投放更加精准,更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有效助力新一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更有力度,为稳增长提供更多支撑
起重机械林立,运输车辆往来穿梭,焊接声、切割声相互交织……走进位于安徽合肥的新桥智能制造产业园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一派火热的忙碌景象。
项目负责人介绍,这一项目获得了 36 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据悉,2024 年安徽省发行了 1303 亿元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支持保障 1243 个项目,有效带动项目总投资超 1.5 万亿元。
就在不久前,专项债管理机制迎来新变革。国办印发《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提出了包括实行专项债券投向领域 " 负面清单 " 管理、开展专项债券项目 " 自审自发 " 试点等举措。
"2025 年,我们将积极利用安徽省纳入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省份的政策机遇,科学谋划储备一批新的重大项目。" 安徽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说。
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用好 " 正面 "" 负面 " 两张清单,更好发挥专项债券投资效益;
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更大力度支持 " 两重 " 建设,近期将再下达一批项目清单,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加力扩围实施 " 两新 " 工作,将设备更新支持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等,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元旦刚过,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相关部门已明确多项具体举措。
在湖北省黄石市,得益于 " 两新 " 政策支持,当地老旧电梯更新改造项目正在抓紧推进。
" 在 5685 万元来自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资金支持下,项目稳步实施,不仅有效扩大投资,还惠及民生。" 黄石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副局长程超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数据显示,2024 年 700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的项目已基本全部开工、完成投资超过 1.2 万亿元,2025 年约 1000 亿元项目清单也已提前下达。
" 财政政策‘组合拳’将在 2025 年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说,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逆周期调节,支持扩大国内需求,将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更多支撑。
更有精度,助力经济向 " 新 " 发展
向 " 新 " 发力,离不开财政助力。不久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2025 年,财政政策要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广东惠州东江实验室,一块 " 黑材料 " 引起记者注意。用手电筒照射表面,光线仿佛被吸走般不见踪影。" 这是我们研制的核孔膜超黑材料,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东江实验室副研究员陈永辉说。
记者了解到,为保障实验室建设,2020 年至 2022 年,惠州市财政累计投入建设经费 12 亿元;2024 年至 2026 年,省市财政还将继续保持有力资金投入。
政府投资基金是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支持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
近期,《云南省政府投资基金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力争 5 年内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规模不低于 1000 亿元。在深圳,龙岗区引导基金充分发挥耐心资本、长期资本作用,共参投子基金 30 只,子基金总规模 427 亿元,累计投资企业超 1200 家。
" 我们还将设立总规模 1 亿元的科技创新种子基金,持续加强与创投机构合作,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深圳市龙岗区财政局局长汪明说。
就在本周,国办印发的《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外发布。
多位专家表示,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出台促进政府投资基金发展的重要文件,将推动优化产业投资类基金功能,鼓励发展创业投资类基金,发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创新的活力,蕴藏在一个个经营主体之中,要进一步为其减负加力。
机器人大显身手,AGV 小车穿行其中……在位于山东威海的天润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全自动重卡曲轴生产线开足马力。"2024 年,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各项税收优惠 1 亿多元。" 公司财务负责人扈萍说,政策 " 减包袱 ",让企业更好投入创新研发。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4 年前 11 个月,我国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 22979 亿元,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财政资金、政府投资基金、税费优惠政策……记者在调研中感受到,多地通过强化资金统筹、持续增加投入、加强政策创新,正有力促进经济向 " 新 " 力持续释放。
更有温度," 民生含量 " 不断提高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承压,但从中央到地方,财政支出中的 " 民生含量 " 不断提高,在教育、就业、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投入力度更大、标准更高。
位于川西高原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往年一到冬天当地学校面临的供暖难、洗澡难等问题,在今冬得到有效解决。
"2024 年,阿坝州投入近 8 亿元,新改建学校 93 所,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特别是海拔 2500 米以上的所有学校都实现了供暖。" 阿坝州副州长依当措介绍,当地还投入近 7000 万元,设立了农牧民家庭和困难职工优秀学生激励帮扶基金,确保当地孩子不因家庭困难而上不了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 " 三保 " 底线。
推进文旅区中小学开工,实现 4 所幼儿园开园;新增 10 家养老助餐点、3000 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 2700 套、竣工 2560 套……北京市通州区两会明确了新一年 " 民生清单 "。
"2025 年,通州区将把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计划安排‘保基本、保民生、保重点’项目支出占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89%,比上年增长 2.4%,以更优供给、更实保障增进民生福祉。" 通州区财政局副局长张敏说。
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支持教育强国建设,健全人口发展支持政策体系,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了 2025 年财政发力保民生的着力点。
财政资金取之于民,必须用之于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国计民生关键处," 国家账本 " 将成为百姓的 " 幸福清单 "。
发表评论